主办方:中国酒店产业综合服务平台
时 间:2025-07-05 09:25:27
地 点:北京
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過秦論的一些資料信息,下麵是(揚升資訊www.balincan8.com)小編整理的與過秦論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一起來看看吧。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中國古代史的一些資料信息,下麵是(揚升資訊www.balincan8.com)小編整理的與中國古代史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本 文 約 1800 字
閱 讀 需 要
3 min
—
文 | 黃妙
賈誼,西漢初期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年輕時就有才名,18歲便以飽讀《詩》《書》,善寫文章揚名郡中。他的政論文如《論積貯疏》《治安策》《過秦論》等,分析形勢,切中時弊,有深刻獨到的見解,被魯迅稱為“西漢鴻文”“疏直激切,盡所欲言”。
文學的眼睛讀過《過秦論》的人首先會被文章那種恢弘的氣勢、充沛的感情所震到:
“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並吞八荒之心。”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禦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製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這咄咄逼人的文筆給人一種排山倒海、銳不可當的感覺。為什麽會有這種感覺呢?
從文學的角度來說,那是因為賈誼用寫賦的手法來寫這篇說理散文。比如“席卷”“包舉”“囊括”“並吞”等詞都是同義連用,還有很多句子既有排比又有對仗,這就是用了寫賦的鋪陳和誇飾的手法。
另外,作為一篇說理散文,《過秦論》具有無可辯駁的說服力,這得益於賈誼無論是敘述還是議論時都采用了帶有誇張意味的對比手法。
這也是一種文學的筆法。比如,在文章中有秦與六國的對比,有秦與陳涉的對比,有陳涉與六國的對比,還有秦國自身先強後弱、先興後亡的對比。這幾種對比交織在一起,使得最後“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的結論的得出水到渠成,更如磐石置地,不可移易。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賈誼是用一種文學家的素養來發表政治家的見解。正是因為這些文學手段的運用,使得《過秦論》在浩如煙海的政論文中得以流芳百世,傳誦至今。
曆史的眼睛從曆史的角度看《過秦論》,它簡直就是一部濃縮版的《大秦賦》,賈誼以概括的語言曆數從秦孝公到秦王朝覆滅期間的諸多曆史事件和當時的風雲人物。
比如商鞅變法:
“商君佐之,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外連衡而鬥諸侯。”
比如戰國四君子:
“齊有孟嚐,趙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
比如六國名士:
“六國之士,有寧越、徐尚、蘇秦、杜赫之屬為之謀,齊明、周最、陳軫、召滑、樓緩、翟景、蘇厲、樂毅之徒通其意,吳起、孫臏、帶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頗、趙奢之倫製其兵”。
比如合縱連橫外交政策的結局:
“於是從散約敗,爭割地而賂秦。秦有餘力而製其弊,追亡逐北。”
比如秦始皇的祖父、父親的短命:
“延及孝文王、莊襄王,享國之日淺,國家無事”。
比如秦始皇一統天下之後的驕奢和殘暴:
“於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殺豪傑;收天下之兵,聚之鹹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比如陳涉起義的勢如破竹:
“率疲弊之卒,將數百之眾,轉而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雲集響應,贏糧而景從。”
......
《過秦論》以史實為論據,要弄懂這些史實就要睜開一雙“曆史的眼睛”。
哲學的眼睛再從哲學的角度看《過秦論》。有人可能會說,這不就是賈誼用文學的語言記錄了秦國由崛起到一統天下再到滅亡的曆史過程嗎,能有什麽哲學可言?
其實不然,雖然由於曆史的局限,賈誼不可能用曆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來分析和找出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但他提出的論點“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也體現了樸素的辯證法。
當秦處於“攻勢”的時候,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勵精圖治,惠文、武、昭襄開拓進取,孝文王、莊襄王繼承祖業,正是一代代秦王的功績累積起來給始皇統一天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那時候的秦國無論是在軍事上、國力上還是外交上,各方麵都完勝六國。當秦國走向巔峰之後,秦國還是以前那個秦國,為什麽一場農民起義就打破了開國者千秋萬代的美夢?秦始皇怎麽就把一手好牌打爛了、打壞了呢?
因為萬事萬物沒有一成不變的,勝負都是可以轉化的。彼時的“勝”可以轉化成此時的“負”,彼時的“攻”裏麵蘊含了“守”的因子。
這正像老子所說的“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當統治者還一味地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用以前的老一套對待新形勢,那麽等待他的隻能是不好的結局。
這也是賈誼寫這篇《過秦論》的目的所在,寫古隻不過是為了諷今。如果當年的統治者能明白這個哲學原理,也不枉賈太傅的一番苦心了。
其實,中國語文的傳統就是文史哲不分家的,一篇《過秦論》教會我們學好語文就需要“三隻眼”。第一隻,文學的眼睛;第二隻,曆史的眼睛;第三隻,哲學的眼睛。用三隻眼睛看語文,才能看清語文的本來麵目。
-END-
責編丨張子清
實習編輯 | 張瓊
版權聲明
本文係“讀者ⷦ𐨪文”獨家稿件。
可發布於“讀者ⷦ𐨪文”旗下各大媒體平台,版權及解釋權歸“讀者ⷦ𐨪文”所有。
個人或平台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
原創稿件凡經“讀者ⷦ𐨪文”使用,即視作作者同意授予信息網絡傳播權,“讀者ⷦ𐨪文”將有權在係列媒體平台上使用,本平台所支付的稿酬已包括上述使用方式的稿酬。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北京資金流動規模全國居首...
央行數量型操作頻率加快 3年期央票利率意外一降再降...